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基教司长吕玉刚: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吕玉刚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

全面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吕玉刚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来源|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基础教育总体上实行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教育重点在农村,县域教育主体是基础教育,市、县教育局的局长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

今天,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重要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做一汇报交流,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的显著成就,二是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要部署,三是系统谋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
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显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基础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救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县域基本均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四梁八柱基本确立:中央专门印发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
2、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8.1%,义务教育巩固率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4%,较好满足“有学上”需要。
3、办学条件显著改善:99.8%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生均教学用房面积提高35%、仪器设备值提高2倍、音体美器材和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95%、网络接入实现“校校通”。
4、急难愁盼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负担重到缓解,普惠园覆盖率达87.8%,免试就近入学、全民同招全面落地,“双减”取得明显成效。
5、育人质量稳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八成学生学业表现达中等以上。
基础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我们深刻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了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的历史自信和行动自觉。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作用。
同时,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的有关部署也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
我们要紧紧国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基础教育的重要战略作用和崇高历史使命。

1、在战略地位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具有重要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奠基作用。
2、在战略方针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战略任务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办好办强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石。基础教育是重大民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公益性,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培养,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4、在战略举措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这些重大部署为基础教育明确了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5、在战略支撑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数字化。这些重大改革抓住了关键领域,突出了问题导向,非常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的阶投性要求,必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二、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要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聚焦提质扩优,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思路: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有才。把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把贯彻二十大精神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落实“十四五”基础教育重大任务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公益普惠、强化保障。强化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政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守正创新、团结奋进。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拓宽育人新领域、新途径,大力营造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主要目标:
聚焦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经过5年努力主要实现以下两大目标:
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更加优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区域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升。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明显增强,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数字化有效赋能,综合改革有力推进,办学活力充分激发,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水平显著提升。
重点任务:
聚焦育人根本问题,着力强化培根铸魂立德。
聚焦支撑人才战略,着力培育学生创新素养。
聚焦实现更高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效能。
聚焦促进更加公平,着力推进优质均衡普惠。
聚焦优化治理体系,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三、
全面系统谋划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以下六个方面谋划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1、建设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明确了基本要求和攻坚清单。下一步重点举措是以“四化”缩小“四个差距”。
(1)以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完善中小学办学标准,建立健全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统筹实施义务教育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安全防范、食宿生活条件、教师周转用房等建设,实现办学条件校校达标、项项达标。
(2)以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缩小县域城乡差距。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统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健全乡村教育发展机制,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多村一体办学,完善帮扶激励机制,以数字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以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缩小校际教育差距。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率先实现集团内、学区内优质均衡,助力加快县域优质均衡。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机制,提高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促进县域内校际师资均衡配置。
(4)以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坚持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加强随迁、留守、残疾等特殊困难儿童教育关爱。精准分析学情,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强化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教好每名学生。
以上4点主要针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要统筹推进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普惠性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大班额,推动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认真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标准化建设工程和托管帮扶工程,有效促进县域高中整体提升、办出特色。坚持特教特办,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推进融合发展,推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建好一所特教学校。
2、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1)把立德作为根本
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确保开足思政课,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大思政课”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丰富载体、创新途径,确保德育工作常态有效开展。
(2)认真实施新课程
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将其作为严肃教学纪律,要求强化体美劳综合育人,切实做到五育并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准确把握课程育人目标,深刻理解各学科育人价值,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引导广大教师依标教学、勇于创新,做到教有据、学有法、评有尺,确保学业质量标准。
(3)着力培育创新素养
完善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注重跨学科综合化、实践性教学,注重学段统筹,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加强科学教育,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完善教学装备标准,强化实验教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建设书香校园,广泛开展阅读活动,配齐用好阅读指导书目,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探索有突出潜质学生早期发现与培养途径,完善优秀人才贯通培养机制。
(4)提高学校落实“双减”水平
持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实现“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广泛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推进智慧作业。持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扩资源、上水平”,充分彰显课后服务育人价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持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规程,强化教学管理,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发展体系
(1)把握队伍建设要求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认真落实“四有好老师”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大力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建设,更好造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2)强化专业素质提升
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坚持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根据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优化师范生培养课程设置。加强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技术、新方法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统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完善教研体系,配强教研队伍,充分发挥基础教育教指委指导作用和教研机构专业支撑与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区域教研、校本教研。
(3)增强教师内在动力
健全中小学教师激励体系,完善精神荣誉、专业成长、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和关心爱护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强化项目引领带动,通过精品课遴选、教学成果评选、教学基本功展示等举措,引导教师潜心研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凝练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为教师潜心育人创造良好环境。
4、建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支撑体系
(1)突出应用导向
以数字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乡村学校振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数字化促进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变革,赋能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支撑学校落实“双减”提质增效。以数字化完善教育教学过程性大数据分析,服务精准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支撑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2)用好国家平台
不断丰富国家平台优质资源,坚持持续迭代更新,已汇聚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优质资源4.4万条,从3月1日至11月11日访问总量达140亿,日均达5490万,用户评价持续向好。强化平台应用功能,开发了手机APP,拓展了终端应用、平台交互、资源计价、在线直播系统,开发了9大应用场景。推动学起来、研起来、用起来,加强平台使用培训,开展基于平台课例的一体化,把平台应用纳入教学基本要求,建立应用跟踪考评激励机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的重要参考。
(3)探索多场景应用
许多地方和学校围绕教育教学的不同环节,探索了多种有效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推动各地进一步加大探索推广应用力度,持别是在智慧课堂、双师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强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发挥数字化助学、助教、助研、助管作用。
5、建设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1)准确把握评价导向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4个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推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引导地方政府树立正确教育政情观,促进更好履行举办基础教育职责;引导学校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和成长成才观,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
对中小学的评价内容重点是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幼儿园的评价内容重点是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五个方面。深化评价方式改革,注重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3)切实做好自评整改
推动各地各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把落实评价指南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推动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开展自评,对标研判、依标整改,总结有益经验,查找问题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治理体系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管方向,强化对基础教育的方向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管保障,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完善政策条件保障。管协调,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部门协调机制。管组织,健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2)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保障教育教学、人事工作、经费使用自主权,解决管得过多、动力不足、保障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要处理好“放”“管”“服”关系,避免“一刀切”,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3)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政府统等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明晰三方各自责任。学校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社会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强化专业支撑引领。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培养培训,鼓励高校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推进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4)强化教育生态治理
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开展儿童图书、音像等出版物清理整顿,加大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游戏沉迷、不良网络行为治理力度。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巩固深化“双减”成果,严禁社会机构以研学实践、夏(冬)令营等名义开展违规培训活动。完善学生安防体系。加强安全教育,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建设"四个100%”,预防溺水、交通事故、社会暴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来源:网络(以上内容整理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11月26日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发表的讲话,部分内容略有删减。)

二十大报告中,有哪些关于教育的新提法、新要求、新思想、新战略?

朱永新:全民阅读和基础教育的十年之变

新课标的六个关键词——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挑战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负面清单——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标发布——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重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